
我,Lina。做海外助孕顾问这些年,送过上百个家庭在美国迎接新生命。最触动我的,不是手术室外的紧张等待,而是几个月、几年后,妈妈们发来的照片——孩子举着美国护照笑得灿烂,背后是全家第一次以“美国公民直系亲属”身份踏上美国土地的放松神情。那本深蓝色小册子,薄薄几页,却像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一扇名为“家族迁徙”的门。这个过程并非坦途,有政策细节的磕绊,有等待的煎熬,但最终,当移民局的批准信寄到,你会明白——所有的谨慎规划,都化为了下一代起点上的那盏灯。


好多客户都忧心忡忡地问我:“Lina,现在政策是不是收紧了?”“听说排队要等十年?”这类问题背后,藏着共同的焦虑——为孩子争取的机会,会不会竹篮打水?说真的,政策风向确实常有微调(比如亲属移民排期像坐过山车),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确立的“出生公民权”根基,至今稳固。
我和你们一样,也怕客户走弯路。最怕看到有人轻信“包办绿卡”的承诺,结果材料出问题,耽误了宝贵时间。其实,破解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归政策本身,看清楚路径,一步步稳扎稳打。只要我们提前规划、备齐材料,这条路,走得通。

先明确一个大原则:孩子在美国出生,自动成为美国公民。这张公民纸,是你未来家庭移民规划的核心。
这是最常见、也最稳妥的路径。孩子成年后,作为美国公民,有权为父母申请“直系亲属移民”。这类别的最大优势是——没有绿卡配额限制,理论上无需排期(当然,实际操作中仍需处理文件、审核,通常整个流程在1-2年内完成)。
我记得张姐,孩子22岁时为她提交了申请。她总念叨:“以前觉得21年好远,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时间也就这么过来了。”递交材料那天,她在电话里哭了,说“这辈子终于能和孩子在一个国家安稳养老了”。这种情感重量,远超任何冰冷的法律条文。
主观评价一句:这条路像种树。孩子出生是播种,21年的陪伴是浇灌,最后收获绿卡。急不来,但每一步都算数。
不行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年满21周岁,才能为父母提交移民申请。在这之前,父母可以通过其他签证(如旅游签、学生签)往返美国。
这一点要特别小心。理论上,在申请审批期间,你仍需保持合法的非移民身份。不建议用B1/B2签证长期滞留,这可能会被认定为“移民倾向”,影响后续签证。最好是等移民签证获批后,再合法入境激活绿卡。
情况会比较复杂。比如,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持有H-1B等工作签证,另一方可能以H-4身份陪伴,并长期居住。但这属于其他签证路径,和孩子的公民身份是两条线。核心还是那句话:靠孩子申请,请耐心等到他/她21岁。
这条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双重投入。我整理了主要的费用构成,你们感受一下。(请注意:以下为预估费用,具体以各机构官方实时公布为准)
| 费用项目 | 负责方 | 预估金额 (美元) | 备注 |
|---|---|---|---|
| I-130申请费 | 孩子(申请人) | $675 | 向USCIS递交的移民申请基础费用 |
| 移民签证费 | 父母(受益人) | $325/人 | NVC阶段缴纳,每人一份 |
| 经济担保 (I-864) 审核 | 孩子(申请人) | $120 | 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经济能力担保父母 |
| 公证及翻译费 | 父母(受益人) | \(200 - \)500 | 出生公证、结婚公证等,因地区和文件数量而异 |
| 体检及疫苗费 | 父母(受益人) | \(300 - \)500/人 | 指定医院进行,疫苗记录不全可能产生额外费用 |
| 律师服务费 | 家庭自行选择 | \(2,000 - \)5,000 | 非强制,但复杂案例或想省心强烈建议聘请 |
| 其他杂费 (邮寄、交通等) | 父母(受益人) | \(200 - \)500 | 面试、体检等产生的零星开销 |
看着是一串数字,但把它平摊到二十多年的准备期里,其实是对家庭未来最确定的一笔投资。
聊了这么多政策和数据,最后,我想抛开顾问身份,作为一位陪伴了许多家庭走过这段路的朋友,跟你说几句心里话。
为孩子规划一个美国公民身份,借由未来的美国出生公民父母移民政策实现家庭团聚,这确实是一条清晰、受法律保护的路。但它更像一场关于爱与耐心的长期修行。别把所有的期待都压在21岁那个节点上,反而忽略了孩子成长本身的美好。
政策会变,但家人之间的羁绊不会。放轻松一点,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比如我,或者你信任的移民律师),你们要做的,是好好生活,用力去爱。如果在准备过程中有任何迷茫,或者只是想找个人聊聊,我一直都在。我的微信是 spreadhc,随时可以找到我。
你们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