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手机又震动起来。客户发来消息:"Lina姐,我老公刚被裁员,我们还要继续吗?"
我盯着屏幕很久,想起十年前第一次陪客户过海关时的手忙脚乱。那会儿她孕周28周,攥着孕检单的手直抖,海关人员盯着B超照片看了足足五分钟...现在回头想,那时候的忐忑,像极了现在客户的焦虑。
这些年看过太多故事。有人带着三万现金现金在机场被扣,有人顺利落地后却因脐带绕颈紧急剖腹产。每个深夜的咨询电话里,我都能听见对方吞咽口水的声音——这事儿啊,真不是签个合同就能安心的买卖。
最近三个月,咨询室的咖啡机就没停过。
去年咨询量涨了三成,但成单率降了两成,为啥?客户总问:"现在入境被遣返的案例真的翻倍了吗?""签证官是不是特别盯着孕肚查?"说实话,这两年确实比以前难了,但没到完全行不通的地步。
前两天刚帮客户改行程,原计划孕32周出发,现在提前到26周。她老公攥着体检报告说:"我们普通家庭,就图个双国籍。"这话听着心酸,但没办法,现在要拼的就是准备细节。
美国国籍法101条写着:出生地原则。但现实永远比法条复杂。
2019年有个客户,持旅游签入境被当场拒,海关直接撕了签证——因为她孕肚明显还穿露脐装。后来我们改用商务签证,附上公司邀请函和酒店预订单,第二次就顺利入境了。
上周刚接的单子,客户孕16周,我们建议她带三套材料:
医生说孕周超过30周被盘问概率超70%,所以现在客户基本控制在26-28周登机。有个客户在飞机上突然宫缩,紧急改签提前两周落地,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我发语音:"Lina姐,我看见接机小哥举的牌子了!"
A:只要生在美国本土,基本没问题。但要注意:2021年有个案例,助孕妈妈羊水破了被送急诊,医院临时联系移民局确认身份,最后靠律师现场交涉才保住出生证明。所以保险+律师服务必须安排上。
A:会!现在海关最爱问"这次停留多久""住哪里""有没有保险"。上周有个客户被问了18分钟,好在准备了假行程单,说要去洛杉矶看亲戚顺便购物,顺利过关。
A:说实话,现在反而比疫情前容易。为什么?航班没坐满,空乘不会盯着孕妇看。但医疗签证审核更严了,建议走家庭旅游签。
维度 | 优势 | 挑战 |
---|---|---|
国籍 | 天然双国籍 | 政策变动风险 |
教育 | 美高/国际学校跳板 | 孩子未来身份选择纠结 |
医疗 | 高危妊娠保障体系 | 紧急情况语言障碍 |
情感 | 月子中心同龄妈妈互助 | 与家人分离的孤独感 |
项目 | 金额区间 | 说明 |
---|---|---|
签证费 | 160-1850 | 包含面签培训 |
往返机票 | 1.2-2.8万 | 孕期升舱比例超60% |
月子中心 | 8-15万 | 含产检陪诊/法律咨询 |
医疗保险 | 3-5万 | 建议覆盖紧急转运 |
应急储备金 | 5万起 | 医院押金+突发情况周转 |
后期服务 | 1-2万 | 出生证明认证/旅行证办理 |
总计 | 18-27万 | 根据孕周/城市/消费习惯浮动 |
最后想说,选择这条路没有标准答案。
我见过客户在产房握着助孕妈妈的手哭,也见过家庭因为三万块差价闹掰。说到底,这事儿拼的不是钱多钱少,是信息差里的每一分确定性。
如果你现在正盯着屏幕发呆,不如加我微信聊聊。spreadhc这个号,三年没换过了。上次客户说:"Lina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