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
窗帘半掩,黄晕的台灯映出我眼前微微颤抖的手。屏幕上是一段新到的留言,字里行间浸满了疲惫的渴望:“Anna,我在第3个格鲁吉亚供卵者资料卡上犹豫了整整一周……我需要一张确切的照片,一张能让我看见‘她’的照片啊……” 隔着一方冷硬屏幕,我仿佛看见她眼中闪烁的微光,像遥远星辰般颤抖着。十年来,这样的呼喊我已听过千百次,如同海潮,裹挟期待而来,又携着失望归去。我理解那种想穿透未知迷雾,为未来生命勾勒一个清晰来源的灼热心愿——那不只是好奇,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血缘可感的真切眷恋。
想象一下:你在格鲁吉亚可靠机构的数据库中,看到一份供卵者资料。上面写着22岁,第比利斯国立大学生物系在读,祖上有波兰血统,深棕色头发与棕色眼眸,健康档案详实清晰……甚至附有详尽的遗传病筛查报告。然而,唯独没有那张你渴望凝视的脸庞照片。 就像一幅精美的画作被隐去了最核心的肖像。我见过太多客户,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指尖滑过一页页纯粹文字描述的档案卡。他们疲惫地在脑海中描摹轮廓、猜想气质,试图从那几句“欧洲典型面部特征”、“身高172cm”的有限信息里,艰难地拼凑出一个模糊的“她”。
当客户Kate泪眼模糊地告诉我,她对着那份没有照片的格鲁吉亚捐卵者资料辗转难眠时,我轻轻握住她的手。这不是个例。在法律框架内,格鲁吉亚对供卵者匿名权的维护极为明确,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边界。 照片,作为身份最直观的佐证,被这边界谨慎地隔绝开来。立法者的初衷是保护这些年轻的女性,避免她们在未来的漫长人生中可能遭遇来自生物学子女或其家庭的不必要困扰。这份保护,沉重而不可撼动。十年来,我目睹了许多家庭从错愕、愤怒,到最终不得不理解这个“规则之墙”的过程。他们的心路崎岖如山路,其间情感激荡如江河。这堵看似保护了供卵者的墙,往往在另一侧留下了意向父母心中隐隐的缺憾烙印。
我清晰地记得伊琳娜。在经历两次胚胎着床失败后,她执着地将希望寄托于一张格鲁吉亚供卵者照片上,如同荒漠旅人渴求一片绿洲。她告诉我:“Anna,我需要看到她的眼睛,我需要那种……确认感。”她如同一艘在风暴中航行的小舟,无处停靠。我们按照流程为她匹配了一位出色的候选人——学业优异、家族长寿、三代无遗传病史。资料详尽到生活习惯描述,唯独缺了那张照片。伊琳娜陷入深深的沮丧,甚至一度考虑放弃这个周期。这份沮丧背后,是她作为未来母亲,潜意识里对遗传密码传递者形象确认的本能冲动,是人类对血缘纽带着迷千万年的本能冲动。这种渴望,根植于我们血脉深处对生命延续的本能确认感。
转折点出现在我们收到供卵者亲笔信的扫描件那天。那位匿名的年轻女性用优美而真诚的文字写道,她选择此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信中她并未描绘自身外貌,却坦诚分享了她的价值观、她对未来可能帮助创造一个家庭的敬畏感,以及她严谨履行承诺的态度。信纸带着真实温度的文字,仿佛穿越了那堵无形的照片之墙,与伊琳娜的心轻轻碰撞。泪水终于从伊琳娜紧绷的脸颊淌下。她仿佛忽然醒悟:那个在资料中沉默的“她”,拥有真实的思想、情感与灵魂。 真正孕育未来的,难道仅仅是那几张特定基因组合的图片?还是这份奉献生命的意愿本身?
亲爱的朋友,作为深谙格鲁吉亚供卵实践的人,我恳请你看到照片限制背后更广阔的图景:
我理解那份对具象化的渴望——想将那个“她”在脑海中清晰描摹。但经过与无数家庭共同跋涉这迷雾十年,我见证了另一种更接近本质的光芒。当小宝宝第一次睁开纯净如天空的眼睛望向Marie时;当Luka柔软的小手第一次握住David手指时;当无数婴儿第一次在父母怀中发出满足的咿呀声时——那份源于生命本身的爱与连接,早已超越了任何视觉画像所能定义的范畴。它如同最纯粹的光,照亮我们内心深处对血缘最原始的理解与包容。
深深拥抱你的伙伴,
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