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卵这个词,最早出圈应该是因为徐静蕾。
2015年她在接受《人物》专访时说,两年前她就已经做了冻卵手术。因为:
“孩子可以不生,但不妨试一试冷冻卵子,为自己多一个选择。”
冻卵,到底能给女性什么样的选择?
我的一个朋友,今年35岁了还没生孩子。和投资人约喝茶,很直接问她:为什么还不生孩子?
后来偷偷问她合伙人:
小雨到底嫁了什么人?有什么样的家庭,居然能包容我任性折腾到现在,还不想要孩子?
就连她的中医,还特地关照说:
你的身体已经调好了,随时都可以考虑要一个。
好像一个人不想生孩子,全世界都替她着急。
后来我们得知她已经冻了卵子,她还笑着跟我们说了一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她说:
“冻卵以后,你25岁没有遇到喜欢的人没关系;30岁还没结婚没关系;40岁离了婚还没孩子也没关系……因为直到你45岁遇见了喜欢的人,你依旧可以把你的卵子取出来然后一起去生一个你们爱的小孩。”
不可否认的是,人们总说“冻卵”是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
可在如今的大时代、大环境下,它看起来更像是女性将生命是否能紧紧握在手中的安全感。
豆瓣上关于“冻卵”的一个很火的帖子说:
“敢迈出第一步的姑娘,便已经意味着自己能够给自己的人生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更多更丰富的层次感。是的,你不用再焦虑自己被生育困扰而无法安放的人生。”
也许是越来越多的姑娘意识到了,生育限制是影响女孩们自身成长,甚至是阻碍了自己生命节奏的最大绊脚石。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女孩,知道并且接受了,其实我们是可以通过科技和医学的力量,把自己从生育焦虑中解放出来。
然而,接受是一回事,真正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毕竟是一个看起来遥远而小众的手术,那么实施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到底要花多少钱?而那些年纪轻轻就选择冻卵的姑娘,在面临人生选择题时,又是怎样思考的呢?
一位95年的好朋友,在谈到结婚生孩子这件事的时候,
她跟我说:“我爸已经明确跟我说了,叫我去做冻卵,以后找助孕,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生孩子这方面。”
我惊讶得下巴都掉了。
她说:“我爸说我的人生不应该局限在婚姻里面,我应该是以理想为重的女人。”
作为80后我一方面震惊,一方面觉得……有这样的爸爸真的太幸福了。
说到冻卵,不知道有多少女人有了解,反正最近我身边的很多单身女性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有的都已经和自己身边的同性恋男性朋友,约好如何去做这件事。
最先流行起来是因为徐静蕾, 公开分享了自己冻卵的事情,15年她41岁,她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
( 杂志微博截图 )
根据2015年《Health》的报导,现在越来越多女人咨询冻卵,而且35岁以上的女性居多。
目前的中国,规定在中国做冻卵需要有三证(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所以导致了很多单身女性出国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直接导致了一条新闻,2月6日,一位医学&法律系毕业的女生展滢滢,向人大代表提交信件——
“当我了解到国内不允许非婚女性使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时候,我感到非常伤心,我觉得自己因为没有结婚而被歧视了,被剥夺冻卵的可能,这很不公平。”
从冻卵这件事上看到一个什么问题?
那就是女人越来越理性思考和执行:
到底什么是我想要的人生,
而不是大众觉得我该过的人生。
“人怕的就是没有选择,跟我想不想要孩子没有关系。”
徐静蕾在接受采访时,也聊过自己冻卵的全过程。
她首先做的第一项检查,就是测AMH值。
这是一项不但可以评估女性卵巢卵子量,还可以预估剩余几年时间的检查。
之前,根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报导,女性卵巢里面一开始约有200万颗卵子,到了青春期此数字会下降到30万左右,而到了30岁,卵子数量就会剩下原本的10%,35岁之后,这个数据会下降为3%。
正常情况下,一个女人一辈子的排卵量,其实也只有400多颗。
而此时,准备要做这项手术的徐静蕾,已经39岁了。
但是幸好,检查结果较为乐观,紧接着下一步,医生便给她安排了排卵针,当针扎进体内的那一刻起,为期半个月的促排卵,开始了。
查血、照B超,那两个周,徐静蕾的生活大多都是医院、家,两点一线,这看起来很麻烦,但徐静蕾知道,跟生孩子比起来,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后来记者问她,躺在手术台上,被医生从卵巢取卵子的时候,疼吗?徐静蕾总是笑着回答,“没什么感觉,睡一觉,就结束了。”
那一次,医生从她的体内,取出了一共9颗卵子,它们被小心翼翼的存入了液氮中,形成了玻璃化的状态,冻结。
未来,它们在解冻之后的复苏率,达到90%以上。
后来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了,感受到生育自由的徐静蕾,用自己作为明星的影响力,让冻卵手术出了圈。
我就此事专门问过某个海外机构的医疗顾问,她告诉我,六七年前的时候,冻卵这件事并没有这么流行,更多的是辅助生殖治疗,更多的是听说。
然而现在,因为越来越多的明星做了冻卵目前这两年的人就更多了,属于大幅度增长。
曾有相关数据统计,仅在去年,中国赴美冻卵的人数,同比上涨了400%。
而从2009年,到2012年美国生殖医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正式摘除冻卵技术的“试验性”标签,正式投入到临床,再到2018年:在美国冻卵的女性,已经从475人上升到了78000人,增加了近乎160倍。
中国女人现在有多不想生孩子?
靠自己难道不比伸手强?
这些年,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家庭和事业如何平衡?
这个问题,很少有人问男人,因为,生育中男人要承担的代价,实在太小了。
首先,生育让女性承担着生命的风险,即便在今天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
有一部纪录片,叫做《生门》。
耗时700多天,在中南医院妇产科,聚焦40多个家庭,迎接新生命时的真实面貌。最后,精选了其中四个典型的故事,制作成这部片子。
产房里命悬一线的夏锦菊,在怀孕四周时就检查出“凶险性前置胎盘”。
生过孩子的她性格乐观开朗,老公因为工作不在身边,一个人躺在病房时还笑着打趣“又不是没生过,有什么好紧张”。
虽然通过剖腹产顺利产下胎儿,但胎盘前置的状况导致“大出血”,为保住子宫两次大出血,血流了产房一地,心跳停止两次。
整个过程,她的爸爸一直守在手术室门口大哭,老公却从未露面。
这个片子还有四个故事,主角们有的被迫生男孩,命悬一线还被推进手术室;有的丈夫太穷,只能血淋淋的生育,拿产妇的生命当做赌注买单……
在我国,大约每4000个孕产妇中有一个死亡。
其次,怀孕对女人事业的阻碍,没体验过的人真的是无法理解。
京东的前副总杜爽,在宴席上表示自己已经怀孕,并且说了不会影响工作,但是刘强东的态度还是:“也是时候给别人机会了。”
身边一位94年的姑娘曾经跟我讲:
“如果我没有足够的钱,那我还是不会考虑结婚的,靠老公?赌上自己一辈子?我又不是傻的,自己富足难道不比伸手问人要强得多?”
中国女人现在有多不想生孩子?
2017年,中国的出生婴儿是1723万名,比2016年少63万。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是2000年以来生育的第二高峰期,因为开放了二胎政策,而2017年的出生率里面,大部分都是二胎。
想生的就已经生了,不想生的开放到三胎都觉得这件事与我无关。
当然,一个女孩想要做冻卵手术,还是需要条件的。
一个美国研究多年冻卵的博士朋友告诉我,他这些年,接触过冻卵的女性大多有着非常好的经济和精神独立。
有一些女性,是瞒着丈夫来冻卵,因为:“我只是不想和我的丈夫生育孩子,我或许会离婚。”
没有人比她们更清楚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
十几颗卵子、一份协议,关于未来,我想要的,足够了。
但是,冻卵手术真的是非常贵的。据了解,在美国,卵子采集和冷冻的花费平均大约在1~2万美金左右。冷冻费用另计,大约每年1~2千美金不等。
并且,在香港,冷冻卵子的期限是10年。美国的最长保存期限是55年。美国生殖中心平均解冻率是85%,成功率高的个别诊所号称可以达到98%的解冻率,解冻后的卵子与新鲜卵子有10%的差别。
就算是相对便宜的泰国,价格平均也在人民币6W左右。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冻卵”也并不是拥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事实上,就算取了10个卵,但在受孕时,能够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不过也就50%左右,甚至不到。
不过,我依旧欣赏并且赞同那些宁愿承担风险也要拿回人生主动权的女孩们。
一个女性自身的价值,不仅仅是做一个妈妈,或者妻子,一个女性的归宿也不应该是婚姻。
她努力工作赚钱,应该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广阔的人生和享受独立带来的自由,而不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男人”;她打扮自己,应该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变美的力量和愉悦,而不是“有更多的男人追”;
生小孩应该是因为自己想要个小孩,而不是婆婆,老公,家里人说“再不生,年纪大了就生不出来了!”。
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该是依附于男性的一方。
而子宫的归属,属于女人,而女人,天生就应该对它有着专属的选择和使用权力。
所以,当我们在回归最初的问题:
“当我们女性在谈论权利与自由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无关于社会伦理道德,无关于法律法规。
或许只有等所有人,能够接受冻卵,才有了答案。
金雨天使,是一家专业从事海外试管婴儿辅助生殖助孕的服务机构。
公司成立于2019年,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致力于打造一站式海外试管婴儿辅助生殖助孕服务体系,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定制化、国际化、人性化,更好的服务终端客户,满足各类客户的广泛需求。
目前,金雨天使拥有专业的海外辅助生殖助孕服务团队,包括美国、泰国、日本、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老挝。
可充分为各类生育需求者提供多方位海外辅助生殖就医绿色通道,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助力跨境辅助生殖医疗产业合法化、规范化,让客户获得更便捷、更满意的圆梦体验。
欢迎咨询联系我们,定制您的助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