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染色体疾病的遗传学检查。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是一个正常人,
染色体会有问题么?
答案是:不一定。
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人类的染色体总共有46条,即23对,其中22对为男女所共有,称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男女不同,男性为XY,女性为XX,称为性染色体。
在生殖细胞(即精卵细胞)中,男性生殖细胞染色体的组成:22条常染色体+X/Y。女性生殖细胞染色体的组成:22条染色体+X。
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将自身携带的遗传物质传递到卵子中,精子与卵子中的染色体,两两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该受精卵就是一个二倍体细胞。
PS:如果是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最后会生成男宝宝;如果是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最后会生成女宝宝。
如果染色体组内的个别染色体数目有所增减,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成基数的完整倍数,称为非整倍体。我们最常见的非整倍体是唐氏综合征(先天愚症),又叫21三体综合征,是患者体细胞中第21对染色体有3条,而不是正常的两条。
试管婴儿术前为什么要检查染色体?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常见数目异常比如45,X、47,XXY或嵌合体47,XXX/46,XX。常见结构异常有缺失、易位、倒位、重复、双着丝粒染色体和插入等。
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极易造成流产及反复种植失败,所以在不孕不育人群中检出率较高。
非整倍体胚胎的形成与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女性年龄越大则胚胎染色体异常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不同年龄非整倍体胚胎率:
小于30岁,非整倍体发生率大约是23%;
在30-35岁,发生率是36%;
35-40岁,发生率57%;
40-42岁,发生率76%;
42-45岁,发生率82%;
超过45岁后,非整倍体发生率接近90%。
染色体正常的胚胎,能够有效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降低流产率,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所以,为了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预防出生缺陷,建议备孕及拟做试管婴儿夫妇应该常规先做染色体检查,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补充叶酸、远离辐射及有毒有害环境、戒烟酒、规律作息。
常见23对染色体症状有哪些?① 婚前检查的夫妇双方:可发现表面上看起来正常的异常染色体携带者,其易引起流产、畸胎、死胎,盲目保胎会引起畸形儿出生率的增加。
② 产前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产前诊断的金标准,是决定胎儿能否继续妊娠的最后一步。
③生育障碍:在不孕症、复发性流产和畸形胎儿史等有生育异常的夫妇中至少有7%~10%是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有这些临床问题的夫妇应该双方都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
④性发育异常:女性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男性睾丸发育不良,严重少弱精或无精子症;性腺发育不良;卵巢早衰;外生殖器两性畸形者。
⑤先天性多发性畸形:临床上以多发性畸形和智力低下为主要特征,同时常伴有多个临床特征。
⑥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不同的白血病有不同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预后判定,如费城染色体是慢粒的标记染色体即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的易位。
⑦ 接触过有害物质者:辐射、化学药物、病毒等可引起染色体的断裂,当这种畸变发生在体细胞可引起相应的疾病,如肿瘤;如果发生在生殖细胞可引起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
本文科普指导专家:
陈诗
生殖医学中心主任
柿妇幼医生集团高级专家
医生介绍
曾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从事生殖医学临床工作近20年。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主攻不孕症的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和科研在国内该领域颇有影响力。作为一名出色的生殖医生,妇产科专业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熟练驾驭生殖医学、胚胎学、超声影像学、遗传学、男科学等专业知识及实验室技术,不断学习生殖医学最新进展并开展学科前沿问题研究,为众多患者解决生育问题的困扰。能独立解决复杂疑难病症及重大技术问题,在不孕不育的诊治,辅助生殖技术及妇科显微手术方面有较高造诣。
将微刺激方案与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灵活结合,让卵巢储备能力低下的不孕患者重拾生育信心;对短方案进行改良,既维持了妊娠率的稳定,又有效地缩短促排卵时间,减少促排卵药物,节约医疗资源。
从干细胞治疗入手,可有效促进急、慢性损伤子宫内膜的修复,为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指明了方向,也给因薄型子宫内膜而不孕的患者带来希望。
擅长
试管婴儿和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的个性化方案制定、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卵巢早衰等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复发性流产和优生遗传咨询。
出诊时间:8:00-17:00
高级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周六
若有调整请参见门诊排班表及换诊通知
做三代试管婴儿实现了选男选女的自由,有这方面需求的小伙伴们可以添加微信号,可进行私密性的咨询。
1、电话预约(025-86303199)
2、添加微信:ivfnjnt
3、坐诊专家如有临时变动以当天实际坐诊为准
周一至周日08:00-17:00
预约专家号
Call Me
特别声明:
1、以上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